郑州金水脑康中医院
郑州金水脑康中医院 精神心理专科医院 医保定点医院

郑州精神科医院|郑州精神病医院|郑州金水脑康中医院

熊孩子意外不断,心理问题从哪来?

文章来源:郑州金水脑康中医院发布日期:2017-09-13

欣赏孩子的欢笑和爱,也接纳孩子的眼泪和怒火,亲爱的父母就给孩子创造了一片属于他们自己的天空。在这片天空下,孩子真实的自我才能生根、发芽、终有会长成参天大树。

但现实往往不够,往往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让整个家庭陷进痛苦中。

尤其是对家庭的几大观察,深刻地结论家庭痛苦,孩子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

观察1:强弱

在孩子早年的心理发展中,母亲的作用远大于父亲。

想想孩子是从母亲的身体和怀抱中逐步的分离出来,你就相信这样的观点没有错。与母亲的关系几乎决定了每个人内心是否具有足够的安全感、亲密感、快乐感与成长动力。而父亲却是他初的成长和自我认同中重要的伴侣和领路人.

在面对患有神经症性冲突(恐惧、抑郁、焦虑等)和行为紊乱的成人和孩子时,需要对早年母子或母女关系做细致分析,我们往往能找到一个很严厉很正确很负责任的母亲或者有类似严母般仔细的父亲。

和这样的家庭打交道,要说服母亲给予孩子犯错误说“假话”干“坏事”的自由有时比登天还难。因为这样的母亲肯定是一个很讲道理的人,做事总在理上,做人做得勤勤恳恳,当母亲当太太也当得很认真。和她们说话,你常常感觉有点气短,有点理亏。

家庭中父母的一方有采用破坏性方式来支配家庭的倾向,而另一方却显得依赖和柔弱,对其逆来顺受。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将这种倾斜关系视为正常,失去成为平等关系的能力,要么依赖,要么强权。

观察2:倾斜

平衡是家庭关系的原则,倾斜是另一种平衡。

常常观察到母亲的角色感太强,使父亲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被弱化,甚至被迫游离于家庭的亲密关系与教养关系之外。由于不平衡,孩子与母亲的互动中,没有因父亲的插入产生的心理缓冲空间,也失去了在双亲行为中作适应性选择的权利,孩子与母亲的行为应答方式被简单化到服从和不服从。

久而久之,成长的动力被压抑,变化与对抗的欲望被耗竭,导致孩子的心性发展延迟。

母亲的咄咄逼人和父亲孩子的怯懦成了一种鲜明的对比。由此,处理时会不自主的想压制母亲,迫使母亲退后一点,再扶父亲一把,以此让孩子在居中的位置上比较好过。

实际上,家庭治疗师并不会匆忙的否认画面上的情景,“倾斜关系”常常隐含着一种内在补偿和和谐。换一句话来说,没有一个怯懦的父亲,也不会冒出了一个强悍的母亲,两者谁是因谁是果很难分清。

家庭治疗师把倾斜看成是家庭的一种存在方式,分析孩子的问题是非是在维持或者破坏这种关系。如果家庭希望孩子的问题消失,可以问家庭是否愿意先改变倾斜关系,看看在均衡的关系下孩子的问题会怎样变化,这是家庭的选择。

是非观念强的心理咨询师会无意识充当家庭的评判人,批评那个看起来很强,实际上内心很苦很累的母亲,使治疗产生很大的阻抗,甚至引起家庭对治疗师的厌恶。聪明的则会与母亲结盟来寻求母亲的大力协助。糟糕事莫过于咨询师试图帮助母亲“镇压”孩子,挫败孩子潜意识里的“反抗”,以为错都在孩子。

其实,大多数孩子的行为紊乱初都是指向家庭的,尤其是指向亲密的人——母亲。要孩子有变化,父母要率先有变化。

观察3:平衡

母亲与孩子死死纠结在一起,有时不是为了要挟丈夫,而是为了自保!

“母子同盟”是心理医生对家庭关系的另一种描述,它几乎是“婚姻倾斜”的反转。在一些家庭里,我们常常看到一个很的父亲,斥责母亲过度的娇惯和纵容孩子,而不争气的孩子一心一意的粘着母亲。

“母子结盟”常常是经久绵长,无坚不催。这样的母子关系可能会是男人心中无穷的烦恼。你和太太红脸的时候,就能从孩子的眼中读到恐惧或是愤怒,你叫他“宝宝”的时候,他会扭头不理你,甚至不再管你叫爹。如果你有心要给孩子一些苦头,找孩子的一些别扭,你立即会发现自己陷入一种困境,因为任何对孩子的不满都自然的归因于太太,本是一腔的好意转眼就成了驴肝肺。

“母子同盟”的另一个心理学描述是父亲在家庭情感关系或权利系统中缺席,比如的出门在外,个性松散自由,放任不羁,没有责任感等。母子依恋成为家庭情感维系的,母亲和孩子构成一种补偿性“婚姻关系”。

这样的家庭关系中,孩子是父亲腿上的一个“袢马绳”,母亲会主动的给丈夫呈现甚至夸大孩子的问题,以此来向丈夫“索取”应该得到的关心。在旁人看来,这样的母亲有两个孩子,一个是永远长不成熟的丈夫,一个是永远长不大的孩子。

一般来说,母子热恋是孩子从出生到两岁之间的一种母子不可分离的相互依存的状态,个性依赖的母亲会被这种深度亲密带来的愉悦感所迷醉,以至于对孩子“成瘾”。在这样的家庭关系中,母亲要和孩子一起睡到孩子很大的时候,父亲却常常是过厅或小房子里的睡客。有时侯,个性弱的父亲可能成为一个家庭情感的边缘人或流浪者,他不得不靠讨好母子来维持他在家庭中的位置。

其实,大多数孩子的行为紊乱初都是指向家庭的,尤其是指向亲密的人——母亲。要孩子有变化,父母要率先有变化。

观察4:矛盾

许多孩子都是在“战争”中成长的!

应对这样的“亲密交流”使孩子们变得圆滑而成熟,终胜利的还是孩子。如果在父母都是社会精英,孩子可能就不会那么幸运地蒙混过关,父母与孩子不交谈则罢,一交谈就要触及孩子的“灵魂”,直到把孩子的心灵挫伤得百孔千疮。

心理学医师塞奥多尔·利兹研究精英家庭的孩子在成长中的适应不良,发现家庭地位越高,孩子的心理问题越多,解决症结也更麻烦。从遗传学的角度,由于孩子智商很高,他们在与父母的“交锋”中易于找到或创造一种情绪或行为障碍来地应答困境,并从中获益。

心理医生看到许多孩子的问题是被不当的教育孕育出来的,企图用教育父母的方式达成一种家庭内部交流的平衡,这样的想法可能是好的,但效果难以预测。有些家长听信心理医生的建议在教育孩子中变得束手束脚,无规无矩,让孩子的心理发展处在更大的危险中。

相反,在孩子的面前表示出对父母足够的尊敬与肯定。我们会和家庭一起重新来描述家庭的“情景”,并改变家庭呈现给我们的“故事脚本”,让家庭得到一种新视觉和新感觉。我们要给孩子的“症状”或家庭的冲突一个意料之外的赋义,使这些引发矛盾的信息产生积极互动的作用。我们还要改译孩子内心对父母教育的感觉,让他看到教育中包藏着的那颗无私慈爱的心。

我们会利用孩子的问题,给了父母一个展现自我的广阔天地,让父母变得更像是个好父母,孩子更像是个好孩子。这样做的目的是要给出我们的暗示:“家庭必须在爱与教育的冲突中找寻隐藏着的和谐,让动荡的心趋于安宁。”

观察5:示弱

在大人眼里是天使的东西,小孩子心中是魔鬼!

双重束缚中的孩子,内心冲突持续存在,积攒着很大的焦虑。心理医生走进这样的家庭,易于同情孩子。如果一厢情愿的试图通过教导父母来消除家庭内部的矛盾信息,及易引起有强烈自尊需求的家长的不满。结果,孩子在诊室里担惊受怕,有时不得不通过表达对心理治疗师的不喜欢来与父母“结盟”,让治疗陷入困境。对逆反或者有攻击性欲望的孩子,这样的教导又鼓励了孩子对父母的对抗与责难,让家长在医生面前处境尴尬,尊严尽失。

许多渴望感的心理医生,热衷于给家庭灌输心理学思想,培训当事人,以为如此这般就可天下太平。

对有知识有悟性的家长尚可这样做,对悟性不高或矛盾纠结很深的家庭,心理学知识是双刃剑,帮助的同时伤害更深,会让家庭失去自我判断力和自我更新力,把家庭推向更大的危机与困境。当然,不少的家庭也乐于把一切麻烦都推给治疗师,让孩子大事小事都来找心理医生拿主意,使治疗师在表面的辉煌下内心苦不堪言。

聪明的家庭治疗师会绕过对家庭交流模式的价值判断,通过家庭塑型(一种在诊室中的家庭心理剧)让父母与子女体验到彼此在关系水平中的亲疏近远,引发他们的内在联想。并创造新的交流模式,引发新的情感体验,来促进家庭对未来的期待。在与家庭的交谈中,需要灵活的避免发表对家庭事务对与错的看法,代之以引入一种或无效的判断。

心理医生把许多看起来很好的家庭教育方法与亲子关系理论束之高阁,找到非常个别化的东西,来解开家庭的症结。当传递某种信息会给家庭带来价值判断或引发新的冲突时,治疗师乐于扮演一种模糊角色,并通过呈现多种交流来处理家庭中的矛盾信息,悄声无息地对家庭作修改。当家庭更新后,家庭会发现有益的决定都出自他们自己。

观察6:无奈

孩子直不起腰来,难道是父母的基因遗传?

另一类更为困难的双重束缚,发生在个性分化不良或情感分裂的家庭,孩子无论依从母亲还是依从父亲都会遭到另一方的责难,无论做任何事都不能得到双亲肯定或者否定的观点。有时候双亲为了回避自身冲突,观点含含混混,要么就各行其是,互不干涉。孩子既不能在家庭找到规则,也形成不了的交流,凡事得先看父母的脸色,猜测父母的心思,难以适从

当一个家庭父亲的功能很弱的时候,为了家庭的稳定,母子纠结很容易形成,心理医生建议母亲可以多依赖社会的缓冲机制,逐渐让孩子的情感需要从母亲转向社会。如鼓励孩子与同龄孩子,同学,邻居,老师交往,尊重友谊,热爱生命和自然等。很多个性发展不良的孩子在这样的鼓励下,会慢慢寻找到自己的心理领路人,心身发展得到补偿。

观察7:关爱

许多对孩子的无力要求都被包装在美丽的语言中。

家庭的治疗师走进一个家庭,喜欢关注这个家庭可能存在的一些内部禁忌。我们会问孩子,家庭里有什么东西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我们常常发现几乎家庭在交流内容方面或多或少有些限制,这些限制代表着家庭的文化意识,权利等级与家庭的“游戏规则”,从中也可考量家庭成员间的亲密距离。来看看这样的一种情景:孩子快乐的回到家,兴奋的说:“爸!妈!我今天的物理考试拿了95分。”

妈妈认真的说:“先别高兴,告诉我你班上的好成绩是多少”?爸爸接着说:“想想那5分为什么要丢”。待孩子收藏笑脸,快乐尽失,躲进了自己的小屋,父母脸上才有了笑容,说道:“我们的孩子还真不错”。担心孩子骄傲而不敢公开的分享孩子的快乐,使家庭内部的交流变得无趣,孩子想得到父母认同的热情也被挫败了。也许是文化的原因,中国的父母习惯替孩子做决定,小到穿衣吃饭,大到读书就业,仿佛不仔细管就是父母的失职。

大多数喜欢韩国音乐的孩子不会和喜欢看韩国电视剧的父母交谈对韩国文化的感觉,如果这样做一定是自讨不愉快。喜好争强好胜的孩子不敢与同样好胜的父亲讨论人际关系,即便讨论也会是一些虚假之词。许多孩子被明令禁止讨论父母的对错,或参与父母间的情感活动。父母本意是为孩子好,为孩子创造理想的生存空间,结果却是忽略孩子成长过程中自然生动的,多样化得的特点,恰巧让孩子失去了在家庭舞台大显身手的机会,减弱了成长的动力。

抱怨子女缺乏自主性和独立性的父母,常常是对孩子任何独立思想与行为大加压制的人,形成“恶性循环”,家庭深陷其中,不能自拔。这种家庭教育中的矛盾情景,被心理学描述为家庭中的“假性互惠”。假性互惠中的家庭看起来一家子和和睦睦,父母替孩子着想,孩子替父母亲分忧,实际上,人人都受压抑与限制,个个心情都不舒畅。

相关阅读
  • 心理障碍的危害有哪些2020-05-07

    现代社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很多朋友在工作中会遇到很多烦心事,来自领导的压力,来自同级别同事之间竞争的压力,来自同行竞争压力,久而久之,经常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有些人的精神上就会出现一些问题,严重的会出现心理障碍,对于一些朋友来说,由于性格

  • 我认为自己没有心理问题,我需2018-08-08

    美国公众有一种普遍的认知:成功人士一般离不开两个人的扶持。这两个人常常被美国的成功人士誉为是帮助他们走向成功的翅膀:一个是法律顾问,一个是心理顾问。大多数美国人都把接受心理咨询看成是自信与富有的象征,总统也拥有自己的心理顾问。当人们一旦遇

  • 心内科患者精神心理问题诊治2017-09-24

    旨在将双心医学作为心血管病整体防治体系的一部分。共识中的精神心理障碍包括心境恶劣、轻中度焦虑和(或)抑郁、惊恐发作和谵妄。 一、共识强调实用性和操作性 该共识的通讯作者胡大一表示,传统生物医学模式片面、形而上学,但我希望把更多的笔墨放在

  • 哪些心理困惑要找心理咨询师2017-09-24

    有些心理困惑自己难以排解,亲朋好友都帮不上忙的时候,一定要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 以下13个问题会导致抑郁、焦虑等心理疾病,建议找心理咨询师帮助解决。 1.重复工作。 很长一段时间里,不断重复相同的工作,使自己陷入无聊与抑郁。心理咨询师可帮助你寻找

  • 心理问题,只有当你面对它的时2017-09-19

    很多人都遭受着各种各样的痛苦的折磨。那么,是不是减少痛苦就可以让一个人远离危险,重新恢复心理的健康呢?答案是否定的。我们痛苦了,反应就是想降低痛苦、逃离痛苦。但是,痛苦本身其实只是一个信号,只是告诉我们,问题发生了,我们应该去改变。 痛

  • 接近98%的国人有潜在心理问题 2017-09-13

    接近98%的国人有潜在心理问题多为20-40岁男性 日前,天津圣安医院发起了一个题目为你压还好吗?的调查,在7000多人参与的调查投票中,接近98%的人,都存在因为压力大导致的各种不同症状,如失眠、多梦、脾气暴躁、注意力不集中、心情郁闷、想逃避,甚至有将近

医生团队 更多
郑州金水脑康中医院
疾病资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