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为何会让成年后的生活变得更加艰难?
每个人都知道,麻辣老妈和每天孩子回家都奉上牛奶与亲手烘焙饼干的妈妈,会培养出不同的孩子。但我们多数人落在这两个极端之间,而在这个区间,很多事情一不小心就会做错。
作为一名妈妈,我很想做对。但是,什么才是“对”呢?
过去研究都表明:如果不能解读你的孩子,误解了他们的信号,或者给予他们的爱太少,几十年后,他们就很可能会走进心理治疗诊所,坐在沙发上,靠着一盒纸巾,声泪俱下地回忆着妈妈对他做了什么,爸爸又没做到什么——每周50分钟,有时长达数年。
后来,我作为心理医生,主要工作就是重新当一回这些来问诊的孩子的父母,提供一种“矫正性情感经验”,让他们无意中将早期被伤害的感觉移情到我们身上,然后给出不同的回应——与他们童年期所得到的相比,更加体贴、更具共情的回应。
但我开始接待咨询之后却发现,很多孩子痛苦的,竟然不是爸妈做得太少。
一句话,这些父母很“体贴”,投入地引导自己的孩子顺利通过童年的种种考验和磨难。既然他们的童年很顺利,看起来也很,现在为何会如此迷茫、不自信?
直到有,另一个问题浮现在我脑海:这些父母是否做得太多了?
很多父母会尽一切可能,避免孩子体验到哪怕一丁点的不适、焦虑或者失望。当孩子长大,面对正常的挫折,就以为事情严重出错了。
当学步儿在公园里被石头绊到,刚刚倒地,还没来得及哭呢,一些父母就会飞扑过来,抱起孩子,开始安慰。这事实上剥夺了孩子的安全感——不仅在游乐场,而且在生活中。
如果你不让孩子体验那刹那间的困惑,给她一点时间,让她明白发生了什么(“噢,我跌倒了”),让她先把握跌倒的挫折感,并且试图自己爬起来,她就不会知道难受是什么感觉,以后在生活中遇到麻烦时也不知道该如何应对。
这些孩子上大学时,会因为小的麻烦发短信给父母求救,而不会自己找办法解决问题。
假如,当孩子被石头绊倒,父母允许她自己恢复一秒钟,再去安抚她的话,孩子就学习到:刚才有一秒钟挺吓人的,但我现在没事儿了。如果有不快的事情发生,我能自己摆平。
多数情况下,孩子会自己应付得很好,但很多父母永远弄不懂这一点,因为他们忙于在孩子不需要保护时,过早伸出援手。
这让我回忆起自己,儿子四岁时,我一个朋友死于癌症,我当时想法是:不能告诉他。毕竟他都不知道她病了。我知道他可能会注意到我们不再去探望她了,但我读过的育儿书都说,得知亲友的死讯对于孩子来说太可怕了。
终,我把真相告诉了儿子。他问了很多问题,但并未因为震惊而昏倒。我对儿子的信任,让他更加信任我,并终更有安全感。
通过告知他这件事,我传达了一个信息:我相信他可以忍受悲伤和焦虑,而我会在一旁帮助他度过难关。如果不告诉他,则传达了另外一种信息:我觉得他处理不了难受。而这正是很多成人每天以隐含的方式向孩子传达的信息。
如果孩子不曾体验痛苦的感觉,就无法发展“心理上的免疫力”。这就像身体免疫系统发育的过程,我们得让孩子接触病原体,不然身体不会知道如何应对进攻。孩子也需要接触挫折、失败和挣扎。所谓文明,就是学会适应不够的情况,但父母常常遇到不快即刻出手,为孩子铺平道路。
父母的焦虑之下潜藏着一种信仰,那就是:如果我们做对了,孩子不仅会成长为快乐的大人,而且会成为让我们快乐的成年人。这是一种误会。养育虽然重要,却不能胜过天性,而且不同的养育方式适用于不同的孩子。
我们可以让孩子接触艺术,但不能教给他们创意;我们可以保护他们免受下流同窗、糟糕成绩等各种因素的伤害,但在人生中他们总会遇到不快。事实上,在不遗余力为他们提供童年的时候,我们也让孩子的成长变得更加艰难。
- 上一篇:克服“心病”谨防“飞镖效应”
- 下一篇:教师和家长应该了解的十大心理规律
-
在生活中,我们该如何避免“癌2017-10-18
A型性格 要想避免不良情绪对健康的损害,A型性格的人好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应学会地看待问题,不要为一时得失焦躁、动怒,遇到挫折要冷静思考,找出缘由方能化逆境为顺境。 其次,时常提醒自己过强的情绪反应不但会诱发健康问题,还可能把问题变得雪上
-
如何缓解生活带来的压力2017-08-07
生活就是生活,很简单,饿了吃,渴了喝,累了睡,没钱了去挣,有钱了去花,寂寞了找朋友,想独处时闭门谢客。生活就是这样,没有给你压力,是你自己给自己造成了压力。所以,此题正确的问法应该是:如何在生活中缓解自己给自己造成的压力? 那要先看一下,你